全球產業并購愈演愈烈 中國集成電路市場成香餑餑
如今,智能技術和產品突飛猛進,而集成電路作為智能化社會的基礎支撐,也隨之蓬勃發展。研究指出,從主題投資的角度看,集成電路板塊具有技術創新驅動產業變革等的特點,而近年來的智能化浪潮正在推動集成電路產業的向前發展。
全球產業并購愈演愈烈 中國集成電路市場成香餑餑
近日,國際半導體設備與材料協會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居龍在上海表示,“隨著中國半導體產業黃金發展期的腳步加快,中國企業正在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擴張的主要力量,中國半導體產業的不斷壯大將深刻影響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格局”。
全球集成電路產業并購潮此起彼伏
集成電路產業并非是一個全新產業,但是在如今的智能化浪潮下,集成電路產業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在這一變化過程中,并購整合逐漸成為一大趨勢,近期集成電路產業鏈并購愈演愈烈。
在一年內,英特爾先后收購Altera和NervanaSystems,并再度出手收購計算機視覺處理芯片公司Movidius,加強在機器視覺方面的技術儲備;日本軟銀宣布完成對ARM的收購,交易總價達到243億美元。
而在IC制造和封測產業的并購同樣火熱。6月,中芯國際出資4900萬歐元收購LFoundry70%股權,這是中國內地IC晶圓代工業首次成功布局跨國生產基地。此外,長電科技宣布成功收購新加坡封測廠商星科金朋,交易金額7.8億美元,而通富微電也已完成對AMD蘇州及AMD檳城的收購工作。
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迎來新一輪投資
就全球范圍而言,半導體產業已經走向成熟,國際資本投入半導體市場的腳步有了明顯的放緩。而相較于國際資本的減速,中國半導體產業正在嫌棄新一輪投資熱潮,龍頭企業爭相啟動收購、重組、建廠等擴張舉措。
近日,華力微電子二期12英寸集成電路芯片生產線項目在上海開工,總投資387億元人民幣。據悉,待項目建成后,華力微電子母公司上海華虹集團的集成電路制造規模有望躍居全球前五。而就在一個月前,總投資近千億元的中芯國際“新建12寸集成電路先進工藝生產線”以及配套項目也在上海啟動。中芯國際的目標很明確,就是在未來幾年內成為全球前三大晶圓代工企業。
當然,除了上海地區外,國內其他多個城市也都在大手筆上馬芯片制造項目。據了解,總投資240億美元的國家存儲器基地項目3月份在武漢奠基;而聯電廈門聯芯12寸晶圓廠預計今年底前投產;臺積電南京12寸晶圓廠則在7月上旬開工;而在7月中旬,一期投資370億元的福建晉華新建12寸存儲器生產線項目動工。
全球集成電路制造已經向中國大陸轉移
隨著中國集成電路的穩步發展,全球大廠也都紛紛聚焦于中國市場,陸續投資設立12英寸廠,包括臺積電南京廠、聯電廈門廠、英特爾大連廠、三星電子西安廠、力晶合肥廠等,分別覆蓋了先進邏輯工藝、NANDFlash、DRAM及LCD驅動IC等產品領域。
然而,目前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依然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即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的產品主要在海外加工;集成電路制造企業的主要業務也在海外。也就是說,集成電路制造企業的產能和技術能力均不能達到國內設計企業的需求。
因此,中國廠商更應加強芯片自制能力。近幾年來,中國集成電路制造企業確實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國內企業不斷地謀求產能擴展和工藝技術能力提升,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每月量產的12英寸晶圓產線產能已經超過40萬片,而這一數字在2020年有望超過100萬片。從另一方面而言,這一現象同時也證明了全球集成電路制造產業開始向中國大陸轉移的事實。
相關資訊
同類文章排行
- 全球產業并購愈演愈烈 中國集成電路市場成香餑餑
- 新能源汽車電機控制器市場深度分析
- 瑞士光電攜手安森美半導體 開發新型傳感器
- 國內高壓電纜市場總體發展趨勢
- 法媒關注中國人工智能:將贏得“數字革命”
- 未來國際智慧城市之道:云計算、大數據、安全缺一不可
- 國內醫療器械廠商“進口替代”的戰役已經打響
- 芯片行業兼并重組不斷 汽車電子將受何影響?
- 無人機新聞業嶄露頭角 “黑科技”引領傳播新風尚
- 車聯網踏上光速公路 智慧城市呼之欲出
最新資訊文章
- 全球產業并購愈演愈烈 中國集成電路市場成香餑餑
- 全球LED產業格局呈現兩極分化趨勢
- “十二五”我國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增長168倍
- 中國光伏發電裝機發展迅速呈現翻番
- 新能源汽車電機控制器市場深度分析
- 美國最新機器人路線圖出爐
- 瑞士光電攜手安森美半導體 開發新型傳感器
- 國內高壓電纜市場總體發展趨勢
- 馬斯克愿望實現 迪拜將建成首個超級高鐵
- 法媒關注中國人工智能:將贏得“數字革命”
您的瀏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