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主突破120萬噸級乙烯裝置核心技術
由沈鼓集團研制的我國首套“120萬噸/年乙烯裝置用離心壓縮機組”近日通過了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等單位組織的產品鑒定。“該裝置已于2017年11月27日在中海殼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二期項目中一次試車成功,實現持續穩定運行。”沈鼓集團董事長戴繼雙表示,“這是我國大乙烯裝備國產化的一次重大技術突破。”
離心壓縮機組是乙烯裝備的“心臟”,一旦出現問題,將會給乙烯生產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損失。全球只有美國、德國、日本等少數發達國家具有百萬噸級乙烯壓縮機制造能力。
近年來,沈鼓集團堅持自主創新,接連打破國際壟斷,實現了80萬噸、100萬噸、120萬噸級乙烯裝置研制的“三級跳”。中海殼牌二期項目采用的120萬噸級乙烯裝置,是全球規模最大的乙烯裝置之一,其核心設備裂解氣、乙烯、丙烯壓縮機組全部由沈鼓集團研制和安裝。
在對主要技術指標及性能、實際運行情況等逐項進行審核之后,國內流體機械專業和石化行業的14位專家、院士組成的鑒定委員會認為,沈鼓集團研制的“120萬噸/年乙烯裝置用離心壓縮機組”填補了國內空白,機組整體性能達到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
據介紹,從自主研發出我國第一臺乙烯壓縮機以來,沈鼓集團已累計生產各類乙烯裝置用壓縮機68臺套。業界專家認為,沈鼓集團“120萬噸/年乙烯裝置用離心壓縮機組”的成功研制、穩定運行并通過鑒定,標志著我國已經攻克了百萬噸級大型乙烯裝置關鍵設備的核心技術。
相關資訊
同類文章排行
- 中國自主突破120萬噸級乙烯裝置核心技術
- 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機床再制造產業前景可期
- 中美貿易對全球50%的半導體造成巨大影響
- 2018年農業科技大突破 物聯網、區塊鏈科技助智慧轉型
- 極端條件下的大區域電網設施安全保障技術項目啟動
- 三星大力挖掘自動駕駛人才 明年或設立無人車芯片部門
- 能源巨變40年:從結構調整開始,向清潔能源邁進
- 德媒:德國緊缺人工智能人才 欲到中美兩國“挖墻腳”
- 未來競爭將聚焦在人工智能和芯片領域
- 上海迎來今冬第一場雪
最新資訊文章
- 中國自主突破120萬噸級乙烯裝置核心技術
- 工業機器人技術比以往更快發展
- 中國造紙工業2018年生產運行情況
- 樓宇智能化概念深入人心 曙光將至
- BATJ搶灘機器人底盤產業,國資捷足先登
- 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機床再制造產業前景可期
- 2018年全球半導體制造新設備銷售金額預計達到621億美元
- 英特爾、三星將目光移向了嵌入式MRAM技術
- 中美貿易對全球50%的半導體造成巨大影響
- 2018年農業科技大突破 物聯網、區塊鏈科技助智慧轉型
您的瀏覽歷史
